当前位置:平台首页 > 农技智库 > 详细内容
宿根甘蔗丰产栽培技术

宿根蔗俗称“宝贝”蔗,具有节约种苗、节省劳动力、提早成熟、加快良种扩繁推广、抗逆力强等优越性,是实现甘蔗种植节本增效的一种栽培制度。

1、宿根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粗放,不松土、不培土。前茬甘蔗收获后,田间管理较为粗放,不松土,蔗园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影响蔗根、蔗芽萌发生长。不提苗,甘蔗苗弱。伸长期一次性追肥后不进行培土,肥料利用率低,易倒伏。

(2)偏施氮肥,不施磷钾肥和有机肥。蔗园土壤板结,肥力不足,蔗园缺乏磷钾肥和有机质,甘蔗难以生大根、长大茎、开大叶,甘蔗不能持续高产。

(3)宿根年限长的蔗园,缺塘断垄严重,蔗园有效茎少。

(4)甘蔗收获质量差,蔗桩保留过高,低位芽萌发少。

2、宿根蔗丰产栽培技术。

(1)种好管好新植蔗。

新植蔗生产旺盛,无病虫害,蔗蔸基础好,其宿根萌芽也好,宿根蔗易获高产高糖,种好新植蔗是宿根丰产高糖蔗的关键。

选用宿根性强的品种,如新台糖26号、云蔗89/151、闽糖69/421、新台糖10号等。新植蔗深耕细耙、深耕深种,为甘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通过合理密植、适时追施壮尾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旱排涝等措施,加强新植蔗田的管理,培养好秋笋、冬笋、地下笋。

(2)前茬甘蔗适时砍收,保护好蔗蔸。

甘蔗收获过早会因低温干旱,蔗蔸脱离母茎供养,易感染病害;甘蔗收获后蔗园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快,地下活芽易干坏闷死,导致宿根发株少,缺塘断垄,甘蔗减产。对养留宿根的蔗园,在冷尾暖头(大寒)后收获前造甘蔗为宜,2月中旬后最好,这时气温回升,有利蔗芽萌发出土。

收获时注重砍收质量,根据植蔗沟的深浅,平土低砍,降低宿根发芽部位,避免砍裂蔗桩,不损坏蔗头、蔗芽;避免雨天砍蔗,避免蔗桩感染病菌烂桩和田间作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蔗芽的萌发出土。

(3)及时清园、松土。

甘蔗收获后及时清园烧叶,做到回头不见青,秋冬笋平土砍掉。及时清园烧叶是减少宿根蔗病虫害的重要措施,残叶中有大量病菌孢子和成虫、虫卵及越冬害虫,及时烧叶可减少病虫草害。待蔗桩刀口露晒干后,松土,深度为20厘米,提倡松土不松蔸,改善土壤通透性;松土后灌1次发株水,促进蔗蔸活芽早生快发,保证发株齐壮匀。

(4)早补缺苗。

宿根蔗因受病虫害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易出现缺塘断垄现象,宿根蔗发株早和封行早,要及早查苗补缺。可用梢头苗直补或育苗移植补苗。

(5)地膜覆盖。

松土补缺苗后,喷化学除草剂,地膜覆盖,盖膜作到紧贴墒面,压实接口,不让风吹起,增温保墒保肥,促进蔗芽早生快发,蔗苗齐壮。

(6)平衡施肥,有机肥无机肥合理配施。

宿根蔗早生快发,大伸长期来得早,要及早施肥管理,满足甘蔗生长的需肥要求。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或糖厂生产的生物有机肥25吨做基肥,施用甘蔗专用复合肥600千克做底肥。苗期4~5片真叶时每公顷施尿素200千克做提苗肥,对水浇蔗根部提苗;进入生长期,揭膜清沟除草,重施甘蔗专用复合肥600千克加尿素450千克,并进行大培土,8月初补施壮尾肥。

(7)合理灌溉苗期,清理排灌水沟,水分管理视土壤干湿度,决定灌排水,以跑马水为主,即灌即排。大伸长期,清沟,防止田间积水,水分管理注重排灌结合,防“雨季中的干旱”,整个大伸长期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成熟期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的状态,久旱不雨要适当灌跑马水。收获前1个月保持土壤干燥的状态,促甘蔗成熟。及时剥除枯黄叶,增加蔗田通透性。防倒伏,防霜。

(8)有害生物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甘蔗生长前期、中期,每公顷选用5%动力颗粒剂45~75千克与600千克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蔗株基部覆土进行防治蔗螟、蔗龟等地下害虫。中后期用50%抗蚜威等农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棉蚜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