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导读
首页 > 建言献策 > 四川灾后重建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川灾后重建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成都大学原副校长、成都市老科协科技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教授、曾祥基

成都市科技局原副主任、成都市老科协科技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高级农艺师、熊之林

成都市科技局原计划处处长、成都市老科协科技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李祚炳

2 0 08年5月1 2日四川汶川地震(8级强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 9 5 0年8月1 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 0 0 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救援难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省受灾面积达2 5.2万平方公里,因汶川地震受灾经济损失超过万亿元。据统计,“5.1 2”汶川地震中,四川共有6 8 7 1 2人遇难,1 7 9 1 2人失踪。因地震发生时正值中小学上课时间,大量中小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校舍之下,死伤惨重。四川省政府2009年5月7日首次公布,全省共有5 3 3 5名学生在去年的“5?1 2’,汶川地震中遇难和失踪。

“5?1 2”汶川地震发生一年多来,我省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科学重建之路,以科学重建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已取得抢险救援和安置群众阶段性的胜利基础上,现正在实施恢复重建阶段的工作。

四川在恢复重建阶段,突出民生为重,又好又快重建新家园。国家各部委指导帮助解决重大问题,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给予了特别的支持。18个对口支援省市倾情倾力,海南、内蒙古、广西等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主动参与我省灾后恢复重建。截至2009年3月,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10124个,完成投资2967亿元。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卫生等公共设施项目以及产业项目推进情况也很好,18个对口支援省市援建工作进展顺利。至2009年5月全省共接收中央下达救灾资金1153.2亿元、社会各界捐赠资金157.5亿元、中央分配“特殊党费”80.3亿元。保证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研究在继续进行的恢复重建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恢复重建中应从资源、生态考虑产业的布局调整

“5?12”汶川地震严重地破坏了四川省的自然环境,地震使四川森林覆盖率由30.7%下降为30.2%;全省有31个自然保护区受灾、29个森林公园受损,生态产业遭受重创;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糊等次生灾害;灾区泥石流堆积灾害迹地达343万亩,次生灾害隐患突出。此外,因主震区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区,大面积山体崩塌使得岩石裸露、土壤流失,植被自然恢复十分困难,生态损失难以估量。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后,负面影响一般不会立即凸现,其效应也不如直观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明显。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导致汶川山体松动,暴雨的冲洗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2009年7月25日,国道2 1 3线汶川段彻底关大桥桥墩被山上飞下的巨石砸断,该桥在去年汶川特大地震时就曾经被巨石砸断,新桥在今年5月竣工两个月后又再次被巨石砸塌。2009年8月6日,省道306线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猴子岩处,由于地震导致山体松动,在暴雨暴晴的极端气候影响下发生山体垮塌,崩滑土石方90万立方米,大渡河河道被全部阻断,形成了大渡河上罕见的堰塞湖。这是特大地震导致的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难度比任何一类受损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两个显著例子。

“5?1 2”汶川地震重灾区域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是四川省旅游风光名胜区集中区,也是磷矿、天然气、煤矿、有色金属矿等重要产区,灾区绝大部分县市产业属资源型产业,其中水电开发和旅游基本上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龙门山地震带附近并与地震带平行的成(都)一德(阳)一绵(阳)产业带,是四川人口、产业和城镇密集区,也是带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火车头。龙门山地震带的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成、德、绵产业带,我省的龙门山区大多属于限制开发区,有些是禁止开发区(如自然保护区),因此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恢复重建要突出其生态功能,强调绿色发展。要根据龙门山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特点,要在产业选择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要强调生态文明,维护自然和谐,开展自然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文明的示范。

二、恢复重建复制而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升级

受山体滑坡或震后地质灾害影响,一些县城、乡镇、风景区、企业已不复存在,灾后面临的异地重建、恢复重建不仅应从资源、生态考虑它们的产业的布局调整,而且必须把改善民生、提升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实现跳越式发展、创新发展、行政增效。产业发展要提速,要做大做强具有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的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优化结构、上档升级,强化其大中小城市的产业与人口积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做长产业链,更好地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附加值高和节能降耗、轻污染的产业,适度限制发展低水平、占地多、污染大、能耗高的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态化水平。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恢复重建规划应在原有基础上升级,考虑产业布局时首先应避免太分散,因为分散会导致效率降低;同时应注意结合每个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优势进行发展,比如,在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地区,是否适合发展这么多大产业就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此外,对人口布局方面也应该有所调整。如有的地区老龄化、人口较多,可以考虑将这些人口疏散出去。另外,发展产业时应重视产业对于生态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尽量避免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上马。类似冶金、皮革、造纸、印染这类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应尽量避免。在产业布局时应该有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组织专家论证,慎重考虑。在旧设备损毁的前提下,应该在重建中提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含量,把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纳入到灾后重建中来。

2、产业升级要和当地的资源禀赋相结合。例如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就要注意是否具有相应的研发力量,是否具备相应的人才和硬件设施。实现四川的产业升级首先应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及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其次,应考虑对当地群众的影响,如能否增加就业、能否有利群众生活等;最后,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在实现产业优化布局和升级的同时,灾后重建还应该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例如,针对目前沿海和内地经济差距增大、产业结构失衡,可以通过这次重建找出适合四川发展的模式,在当地重建新农村中,这次灾后重建,不仅要保障人民群众重新建设家园,将他们的生活恢复到正常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四川准备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应当利用好这次灾后重建的机会,解决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首要问题就是三农,这次重建要注意结合我国三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农村都市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建议通过政府财政优惠、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工业化、自动化、机械化保障粮食生产。

三,恢复重建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走科学重建之路

刘奇葆书记指出,灾后恢复重建是四川当前的中心工作。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四川省重点抓扩大投资和工业止滑回升。要通过这一轮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达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全方位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性目标。把四川的灾后恢复重建成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恢复重建阶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和生态重建,把恢复重建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优化经济布局,与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开放合作,与改善宏观环境结合起来,实现“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恢复重建目标。把四川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今年是实现“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恢复重建目标的第二年,18个对口支援省市也将于这一年内完成其对口支援任务,也就是说我们将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继续完成‘‘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任务,所以目前灾后科学重建任务是非常紧迫的,艰巨的。

四、四川灾后重建必须加强四川工业灾后重建以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

四川工业灾后重建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务院526号令为指导,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水平、富民强区,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发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建与县域经济重建结合;以主体功能区政策对灾区重建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结合,工业重建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结合,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之路,探索生态特区(“试验区”)政策;高度关注水资源安全,把防旱与抗震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四川工业更要强调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安居乐业的城乡环境、民主法制的社会进步、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科技创新耗尽所导致,我们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没有新增长点,企业就不会新投资,而没有新企业和新投资,就没有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加人民收入新源泉。所以在没找到新增长点前,经济要想掉头向上比较困难。为此我们必须从过去依靠资源、资金的投入来驱动转到更多的依靠创新,发展动力来源从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靠技术创新增强实施工业强省和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实现四川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奋斗目标。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在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四川省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努力发展一批千亿产业。要创造和发挥优势,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显著提升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在去年1 2月下旬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要找准产业定位,围绕“7+3”产业建成一批以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的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合作园区建设,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省经委在今年全省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上,已对“1525”工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给予了重点倾斜,其项目补助资金占比达到80%以上。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后在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的安排上,将进一步整合放大,重点支持“1525”工程园区加快建设发展和形成更大经济规模、更高发展档次。到2012年,四川全省将建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5个,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5个。

根据四川前几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呈现的问题,“5.12”汶川地震的影响,以及省委、省政府的“7+3”产业规划和“1525”工程的要求,探索以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向新型化高层次工业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推进;培育现代化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好工业园区;发展地方优势,打造名牌特色产品;扩大工业规模,促进就业。

要更好地实现四川省委鲜明提出的上述目标,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技术创新为实现灾区工业企业又好又快的重建具有深远意义。

五、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对四川工业灾后重建的引领作用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营销优势的创新活动,涉及从新创意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太调整.,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的经营环境愈加变幻莫测,在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较好的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全球化正在推动各产业由传统的纵向分工向横向分工转变,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创新的关键在于利用市场全球化、技术开放化的强大推手,更有远见地利用国际产业链配置资源,运用轻资产模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抢占价值链中利润丰厚的部分,对原始性技术创新与重大发明专利都较稀缺的我国及我国企业来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不同的产权关系、不同的工业基础、不同的员工素质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国家的创新模式必然有其各自特点。由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不仅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获取长期利润的源泉,有可能成为技术跨越的突破口,已经成为当代对企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现代企业创新以提高企业持续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创新过程与创新资源创造性地集成与协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已经从创新的线性过程走向网络化过程,应当重视以下四方面:研发模式创新:重视模块化在研发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产品模式开发创新:采用多品种平行竞争优于断代式的单一技术引进,使自己的产品功能更多,品种更全。供应链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不仅要看你的产品成本有多低,而要看你是否能在开放式集群中配置设计与生产。市场模式方面的创新:既要注重产品品牌,也要看产品是否充分利用了市场全球化的机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开发第三世界金字塔底层的市场需求,将有机会优于为发达国家的原始设备生产商。因此,我们要研究不同的产权关系、不同的工业基础、不同的员工素质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灾后四川工业企业重建技术创新、特别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特点和实现途径,这对突发性灾难和原始性技术创新与重大发明专利都较稀缺的国家、区域、企业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还应看到,我们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后重建和技术创新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 0年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科学发展和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及深刻认识、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靠技术创新增强实施工业强省和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还必须注意到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反映出现在的经济学体系问题极大,传统西方经济学有很多问题。首先这套经济学是建立在欧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运用到中国必须经过一番调整,这套经济学在美国都玩不转,把经济最终搞得这么糟糕,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西方经济学教条。

为此,灾后重建必须从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抗震救灾精神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的资源情况,深刻地、科学地认识地震后四川资源,以及资源的科学组合、科学利用、提升以及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规律和灾后四川工业企业重建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在突发性灾后之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特殊条件下,灾后四川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力、转化力、持久力的特征,归纳灾后四川工业企业重建的技术创新模型,提出灾后四川工业企业重建的技术创新道路选择方案;研究促进四川灾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措施,找出增强灾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加快恢复和发展灾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切实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快建设和完善四川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一系列对策措施。从而通过技术创新来推进四川工业企业重建,为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

六、发扬东汽精神,加快四川灾区工业企业灾后重建步伐

东汽在震后不到一个月就迅速恢复生产,重灾之年仍完成创纪录的108亿元产值,比上年增长1 3%;今年第一季度,东汽完成产值39.6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61%?东汽是“震不垮的巨人”!投资50亿元异地重建的东汽新基地,无论从建筑的工艺布局,还是为未来预留的发展空间,都远优于昔日汉旺基地,有望明年“5.12”之前提前全面投产。东汽正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一个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的新东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东汽精神正鼓舞四川灾区工业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灾区98%的企业已恢复生产,重现生机。同时,四川抓住灾后重建这一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规划未来产业发展,为科学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008年,面对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多条战线作战、多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集聚”的严峻形势,四川人民没有放缓昂首前行的步伐,全省GDP仍同比增长9.5%.今年头4个月,包括地震重灾区在内的四川各地投资热潮涌动,一大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遭遇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打击的四川灾区经济注入一股股暖流;第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17%;地区生产总值2815亿元,同比增长10.8%。

参考文献

1、2008年8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介绍了四川灾后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2、汶川地震灾后四川恢复重建情况通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7目)

3、2008年9月19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中央举行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四川“两个加快”》的发言

4、2009年3月9日刘奇葆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材料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2009年01月05日

6、汶川地震对全国工业经济影响有限 中国信息报2008-06-26

7、中小企业用电量降幅远超大国企 新京报2009年8月5日 作者钟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