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导读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全国科技日,活动实在,内涵丰富 ll都江堰市举行古茶树保护与荒野茶开发利用研讨会!
全国科技日,活动实在,内涵丰富 ll都江堰市举行古茶树保护与荒野茶开发利用研讨会!

为唱响全国科普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打响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江堰茶叶”品牌,9月23日,由都江堰市科学技术协会、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都江堰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都江堰市古茶树保护与荒野茶开发利用研讨会暨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江堰茶叶”核心保护区建设专题培训会在都江堰市举行。都江堰市副市长周俊、成都市老科协名誉会长、四川农业大学原校长文心田教授,成都市老科协农林专委主任刘建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国家一级评茶师、省乡村旅游协会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陈昌辉、都江堰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刘刚、都江堰市科协主席廖静、都江堰市供销联社主任刘云及成都市茶叶专家、都江堰市茶叶协会和茶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都江堰作为茶马古道西线的起点,也是茶文化重要的发源地。近年来,都江堰茶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逐步扩大,但是经营主体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为了摸清都江堰市区域内茶资源的分布情况,真实反映都江堰市的茶资源现状,2019年,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都江堰市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江堰茶叶”研究报告项目实施小组。研讨会上,项目实施小组组长、都江堰市泉茗幽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莉全面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历时3年来,项目组调查区域涉及青城山镇、龙池镇,蒲阳、灌口、玉堂、银杏街道等区域,覆盖面积约400余平方公里,采集标本600余份,土壤和茶叶送检13份,对拟定的采集茶箐测量数据50个。调查走访300余人次。在深入调查、科学分类、整理归档的基础上,形成了《都江堰市茶资源现状调查报告》《都江堰市茶叶品质研究报告》《都江堰市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规范》《都江堰市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史》《都江堰市古树茶的保护与利用》《都江堰市茶叶发展建议》等多篇报告,为都江堰市规范建立特色指标数据库、促进茶产业快速良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调查发现,都江堰市古茶树由于病虫草害以及自然衰老等原因,历史记载的青城山天师洞、龙溪茅亭、灵岩社区的高大乔木型古茶树已无踪影。玉堂街道赵公社区谢家大坪保留有约100棵古茶树,现已演变成灌木型茶树。

荒野茶,是指原有的人工开垦茶园,因各种原因长期荒弃,无人管理,自然生长的茶园。课题组成员之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博士聂枞宁调查发现,2020年都江堰全市尚能正常生产的规模化种植茶园已不足1.5万亩,与此对应的是长期放荒的荒野茶园规模已超过1.7万亩。因此,利用长期放荒茶园的适度恢复生产,同时进行荒野茶新产品开发是当前可抢抓的大好机遇。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智慧、碰撞火花,得出一致结论:保护好古茶树和开发利用荒野茶,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经济价值包括高端茶叶研发、加工与上市销售带来的价值提升;而社会价值则包括了通过高端荒野茶拓展“都江堰茶叶”的内涵与外延,提升都江堰整体茶叶品牌价值,以及配套的一三产融合发展促进茶农增收,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推动都江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是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9月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质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和市老科协相关负责人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结合项目调查报告成果,下一步将加快都江堰市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拓展茶产业多种功能,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