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马仲河镇周家村村民周小齐种了11亩地,本预想着全年能够攒下2万元钱,但是一场大旱袭来,粮食少收入了4000元,预定的目标也泡汤了。讲完这件事情,全国政协委员、铁岭市政协副主席金晏山感叹,如果水利设施建好了,这些损失就不会产生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总体上仍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去年的一场大旱更凸显了这些问题。“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可从三个途径下手,建好、用好我国农田水利设施。
谁来修?——必须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仍旧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备年久失修的问题十分严重。”长期关注农田水利建设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教授朱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亿多亩耕地中,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
“导致水利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的主体责任不明晰。”朱建军委员说,有人认为修水利的主体是农民,政府只能是引导鼓励。有的认为修水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这导致人结果就是,农民不愿出工、政府投入也不多。按水利部统计数据,1980-2008年农田水利投入只占水利基本建设平均比重的6%,比例严重偏低。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认为,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首要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连地都不愿意种了,想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去兴修水利,不现实,政府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把这个事情干好。”
朱建军委员提出,必须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确定各级政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各级地方政府小型农田水利新机制的建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怎么修?——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丁瑞莲,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淖尔镇水泉村,她的家乡就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丁瑞莲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当地的旱区生产主要是靠沿河提灌,但这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像指针式喷灌设备,500亩覆盖规格的一般要25万元一套,加上管道铺设、提灌设施等等,下来要60万元。农民一家一户不可能完成,必须加快土地流转,吸引大的投资商来联营。
谢德体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公社体制又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作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农村管理方式的改变,很多集体经济时代的优势也没有了。”谢德体告诉记者,以前的地都是集体的,水渠建好后,统一使用;现在你要建水渠,可能会占哪家农民的地,如果这家不同意,水渠就很难修;有些地方修好了水渠,但是一大片水田中,可能有一家是种蔬菜的,他不需要灌水,你就不能灌。“所以必须发展规模经营,这也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农田水利建设,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涉及到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刘三堂代表告诉记者,高茂泉村三分之一是水地,其余都是旱地,去年内蒙古大旱,旱地减产超过50%。但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用水浪费的现象也很严重,“现在一边没有水,一边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不但浪费,而且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建议国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把有限的水用在刀刃上。”
朱建军提出,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建设。应推动乡镇农田水利规划修编,以规划为主线,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拟订出分批改造计划。
如何管?——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
农田水利设施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管好,而这也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家拿出一大笔钱把设施建起来了,但是这些钱都是一次性投入,以后运行、维修、管理的费用,基本上都没有安排。”谢德体说,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谢德体告诉记者,现在有些地区的农民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解决了这一难题。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在一起,通过政府补助一些、村集体拿一点、向农民收取一定水费维持运转,既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难题,也保证了水利设施的后续运转。
金晏山认为,可以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通过产权拍卖、租赁等,加强建后管护,激活资产存量。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水利基础设施,可引导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另外,基层水利人才缺失的问题也应赶快解决。”朱建军说,现在很多乡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就连最简单的测量施工也难以实施,应大力引进水利技术人员,解决基层水利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同时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负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