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亲身体验了因经济发展方式滞后而遭遇金融危机影响的人们,希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蕴含着哪些内容?成了代表委员非常关注的问题。
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逐年增加,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协调,但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当有限,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有些地方甚至‘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大’,产业结构问题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贵州省委统战部部长、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委员说。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海南省东方市市长吉明江代表说。他认为,一方面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向城镇、新型社区集中,一方面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大量闲置,生产资料的闲置、浪费,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的赵治海代表用农业资源紧缺来说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要想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发展节水农业。”他在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举起一把耐旱高产的谷子向代表介绍。
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厘清‘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做过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当过农学院学生的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代表,对“现代农业”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还是传统农业,是以传统露天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好政策,因为从全世界来看,现代农业都是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的,但以前每家三五亩的分散经营,不是现代农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鼓励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通过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副市长刘兴强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确权、颁证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权益、集体土地权益。在保证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既要保护耕地,又要增强土地肥力,还要改善耕作条件,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转变要有“质”有“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量的增加,也包括结构、质量、效益、分配等质的变化。
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时说,黑龙江省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力推“六个转变”,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转变,由资源初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变,由高耗能、高排放向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转变,由忽视生态保护和过度消耗生态资源向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转变。
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代表介绍说,发展低碳农业应采用免耕耕作方式,应大规模造林绿化,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开发新型能源,发展循环畜牧业。
陕西省委副书记王侠代表说,陕西要抓住国家支持杨凌发展的机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努力把农业农村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代表今年带来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职务“安徽中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介绍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我从事食用菌生产多年,对此有亲身感受。”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考虑经济为什么发展。要转变以单纯物质增长为核心内容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从发展中分享红利、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175元,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5153元,差距12022元,差距比为3.33∶1。
因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代表说,要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就是要调整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只有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才能让老百姓有足够的钱来消费。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江苏雨润集团主席祝义才代表指出,农民增收应列在增加居民收入的首要位置,除继续坚持“多予”和“少取”政策外,还要多渠道开辟增收途径,让农村成为未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攻坚点”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认为,无论是收入分配结构、城乡二元结构还是区域发展结构,都是中国发展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问题,需要在改革和实践中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时机——只有抓住机遇,真正破解结构难题,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才能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