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导读
首页 > 建言献策 > 守好农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守好农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我最担心的还是乡村医生。”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呼吁各地尽快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他说,在推进深化医改的关键时刻,不能让这个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破掉。”

据卫生部调查,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93.8万人。基层医生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状令人堪忧,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医疗服务必须解决的问题。

待遇太低,留不住人

“众多医生不愿呆在基层,关键的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待遇的问题。把一个大学毕业生分到乡镇医院,给那么点工资,和农民工差不多,肯定留不住,不能把奉献当做政策。”来自成都军区总医院的全国政协委员田茯洲说,绩效工资应首先在基层落实,而且工资里要三分之二由国家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他认为,既然国家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那就应该财政投钱,否则,医生就没钱,医院只能创收,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他建议,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医生到基层,但是要在政治荣誉、经济待遇上给予补偿,这样才公平,也最有效。

“近百万的村医,至少有一半以上没有从业执照,按国家医师法规定,没有执照行医就是非法行医。怎么办?他们服务最广大的基层百姓,这支队伍不能散。非典时期他们是有功之臣,足以见得他们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上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迟宝荣说。

村医的身份一直很尴尬,待遇较低,也没有编制。村医务室人员缺乏,却为数量最庞大的人群服务。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委员在湖北孝感地区挂职锻炼期间,非常关注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据她介绍,孝感当地有43%的村卫生室是松散型管理,药品由村医自行购销,少数村医从非正规渠道购药,使用过期、变质药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小病诊治上存在过度医疗、滥用激素和抗生素等问题,使农村居民的安全用药存在较大隐患。

“另外,很多地区的乡村医生仍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村级医疗卫生队伍极不稳定,人员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使得村级卫生室的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村卫生室的种种状况令王红玲委员忧心忡忡。

台盟中央建议将村卫生室统一纳入国家卫生行政管理序列,由乡镇卫生院归口管理。在人员编制上,将其纳入国家基层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队伍序列,统一定岗、定责、定编,统一招录、管理和考核,提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福利保障和专业素质。

基层医疗队伍结构不合理

“基层医院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基层医疗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委员列出一组数据,如B超、心电图仪等的使用率一般在20%以下;“新农合”实施以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患者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增加率50%~70%不等,但确诊率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严重短缺人员编制,有岗无编,影响了基层医院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等原因也造成了现有的基层医院技术人员层次不齐、结构不合理,不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人员占一半。

菊红花委员说,希望相关部门针对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符合当前实际需要的卫生新编制标准。严格控制并尽快解决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人员编制问题。吸引专业院校毕业生。尽快优化基层医院医疗队伍结构,有效地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也表示了对基层医生队伍建设的担忧,“基层卫生服务职能,已由以往单一的基本医疗服务,调整为集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而我国基层全科医生人才的严重缺乏,可以说是导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较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的医生配比、特别是全科医生配比严重不足、收入低下、对他们的培训远远不够。”他建议,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训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医科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农村就业,呼吁公立医院对提升基层医生的素质作出努力。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对于基层医疗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状况,国家也采取对现有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帮扶支援、万名医师下乡等多项措施进行提高,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目前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速度相对滞后于农民的需求。

台盟中央针对村卫生室的发展问题,专门向大会提交了一份中央提案。在提案中,台盟中央建议“应加快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步伐”,建议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尽快制定出台统一的基层卫生院所规范管理意见和办法,明确村卫生室等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性质、设置原则、建设标准等,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服务内容等方面加以规范,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现在各地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实施工程。”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峰委员建议,应该允许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村卫生室的建设与经营,对村卫生室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应组织相关部门对质量、环境等项目进行严格的考核,经验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一些委员指出,我们现在过度的强调城市里的医改。这只解决了25%的人群,而且城市医疗资源相对过剩,城市人群有一定支付力,职工绝大部分医保比较完善。医疗水平低、支付能力差的农民,我们才更应关注。

“政府资金的投入受制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程度,但创新大医院向县医院的帮扶机制却是现实可行的。实际上就是把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从大医院辐射到农村去。”全国政协委员、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认为,城市医生应该走下去,走到农村,让他们的知识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把县卫生院建好,从空间上更能够辐射到乡村。所以首先要三级医院来帮扶县级医院,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前投入不少,效果不好。”菊红花建议,可以把县级医院的人员派到大医院去培训,大医院的医生到县医院去坐诊,比如一年时间,通过查房、讲课等形式带动县医生,这比把医生送到学校学两年的效果更好。县医院再去带动镇村医院。这样三级网络才能整体提升。

致公党中央建议,政府把大医院对口支援纳入地方区域医疗卫生规划,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同时,遵循资源配置规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把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结合起来,保证支援医院得到合理的回报,使其持续保持帮扶意愿与热情。

还有一些委员建议,建立双向合作诊疗模式,包括会诊或远程制度、双方检验结果共认制度、医疗资源(如检查设施)共享制度等,提升基层医院对患者的吸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