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导读
首页 > 工作动态 > 深耕本土文化 郫都老党员乐当“催化剂”
深耕本土文化 郫都老党员乐当“催化剂”

10月25日,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龙村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服务基地,村民高修伦自然地拿起《圆梦安龙》翻看。“这本书记载了安龙村的故事,也是我们安龙村村民的共同记忆。”高修伦说。

这本书是郫都区老科协会长、党总支书记、老党员工作室牵头人卫志中,带着工作室10名离退休老干部与当地老党员、志愿者一道,通过入户走访最后编撰而成的。

为什么要编撰这样一本书?原来,2013年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因为征地拆迁、新建居民小区等原因,过去的历史地标、传统文化、民间风俗习惯等记忆慢慢在人们心中淡化了,如果不加以整理可能会消失,而村里过去的历史值得被记录下来。

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向基层末梢延伸,在成都市郫都区的乡间地头,有这么一群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跑遍郫都区的每个角落,活跃在农村地区,发掘乡土记忆,成为郫都农村地区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老党员组织的培训会。

故事1 文化广场闻“韭”香

在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韭香文化广场,伫立着一块大大的红色展牌,上面一个镂空的“韭”字格外醒目。若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大有文章:“韭”字通体红色,下面一条横线是“根”,中间两条竖线是“枝干”,两边各几条波浪象征“枝繁叶茂”。寥寥几笔,广福村最重要的农产品呼之欲出。

韭菜,与广福村颇有历史渊源。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就开始种植韭菜,后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村党总支书记汪生富自豪地说,过去群众仅对外售卖鲜韭菜,业态较为单一,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后来在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的帮扶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韭菜产业实现了跨越。

而这个展牌上的镂空“韭”字,就是老党员李蜀辉设计的,目前已经成了广福村的网红打卡点。李蜀辉是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成立后就上岗的老同志,是郫都区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的一员。自2018年4月,郫都全域推行“一支部一队伍一主题N个老党员工作室”模式后,老党员把乡村振兴工作室开办到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工作。

郫都区委组织部老干科干部介绍,短短4年时间,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从刚成立时的3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50余名党员,他们的年龄多数在60岁以上。指导产业发展、培训职业农民、指导田间技术、挖掘乡土文化、公益志愿服务,成员们各展所长、各显所能。

“我们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对农村的过去和现状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最难得的是,他们能够结合各个乡村的情况,讲述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以广福村为例,靠着老前辈们在文创方面的指点,让这里既有看的,又有耍的,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现在村上的游客多了,民宿、餐馆也多了,这跟老党员的无私帮助有很大关系。”汪生富说。

故事2 门前牌匾传家风

在唐昌镇先锋村4组兰草种植户李毅东的家门口,悬挂着一幅牌匾,上面写着:“忠厚传家安且吉,公平处世炽而昌”。这正是对李毅东淳朴家风的完美阐释。

说起牌匾的由来,和常年关注这里的老党员们有莫大的关系。

2018 年开始,郫都区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成立了先锋村服务基地。老党员分批次到村上入户走访,帮忙搜集、整理、记录村里的乡土文化,唤醒大家对乡土的记忆。

李毅东如今还清楚地记得老党员第一次入户走访的情形:2019年,老党员工作室一行四、五人走进了他的家。一阵寒暄之后,老党员们对李毅东的职业、文化水平、政治面貌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家庭人口、年龄结构,父母对子女如何教育等进行了仔细询问。

逐渐熟悉起来以后,李毅东给工作室的老党员讲了他父亲的故事:年过八旬的父亲一辈子都爱干净,每天清晨起来就扫地,也容不得家里乱放东西,只要他见到了,就会拿起来直接丢了。另外上桌吃饭,要求必须有坐相、有吃相……

听闻这些情况,老党员们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灵感。

“为了深入了解我家情况,他们前后来了3次。没想到距最后一次家访不到一个月,他们就把家风家训梳理好了,然后将村上设计制作好的家风家训牌匾亲自送到我们手里。为了方便我们记住和遵守,我们一直将牌匾贴在大门上,要让它一直传承下去。”李毅东说。

据统计,在先锋村服务基地,工作室的老党员经过挨家挨户走访,开展文态普查,并归类梳理、整理成文,结合先锋村《规划》建言献策,先后完成“家训家风格言楹联”撰写120余幅,参与“历史文化调研挖掘”任务,挖掘历史文化资料4万余字。

故事3 老旧地标被唤醒

这两年安龙村增设了村史馆、民俗馆、安龙书院等文化景点,成了村民驻足欣赏、品味的去处,而里边的文字注解和展品陈设,都得到了工作室老党员的帮助和指点。他们挨家挨户走访,深入挖掘了村里的老桥、古井、旧路等老地标,收集了本已经消失的旧院落、旧祠堂、保管室等老地名及其背后的故事,整理后形成文字记载。

“过去村里有个韩家祠堂,大家都不清楚怎么来的,后来又是怎么消失的,这些故事只存在老人的口口相传当中。为了村史不断代,通过老干部、老党员们的收集、整理,韩家祠不仅在《圆梦安龙》这本书里进行了详细说明,也在村史馆里进行了阐释。”高修伦说。

安龙村的经济发展不错,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但经济要更上台阶,还需要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而这正是老党员、老专家们所擅长的。当然,最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老党员们为安龙村的小微盆景产业所作出的贡献。

安龙村是远近闻名的盆景村,以盆景栽培、制作为主导产业。2018年底,卫志中带领老党员工作室安龙服务基地15名老党员、老干部,一起服务盆景产业,提升盆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安龙村先后邀请老专家老干部到盆景园区,为盆景命名、作画、赋诗,丰富了盆景的文化内涵,还通过文化沙龙、文化艺术节等方式,扶持带动盆景产业发展。